东盟策 李克强的多赢外交

提要:不论是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达成中泰互免签证谅解备忘录,还是促进中越海上合作,都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在经济议题的设置和讨论上的积极主动。拓展国际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争夺“存量”,正成为中国外交的另一种选择。   

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思维,正在为世界各国地区间的交往提供一种新的典范。

短短几天内,李克强总理穿梭于东南亚各国领导人中间,自信从容地拿出“战略互信”之梭,梳理与各国的经与纬,以此,和各国领导人一起编织“未来合作的壮丽锦绣”。

此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论是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达成中泰“商签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谅解备忘录”,还是促进中越海上合作等……都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在经济议题的设置和讨论上的积极主动。

同时,正因为胸怀“战略互信”的诚意和自信,中国并不回避谈论敏感的政治议题。

与东盟的良性互动,表明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外界绝非一种威胁,而是世界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国不但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在政治交往中,也不必忌讳各自的利益诉求,完全可以秉持最大耐心和信任寻求双赢的局面。

“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李克强总理以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的战略选择。他在东亚系列峰会提出与东盟关系的“2+7合作框架”中,首先强调的也是“战略互信”。这种具有充分“安全感”的态度一再表明,中国始终坚持一种不同于冲突性崛起的模式。

努力拓展国际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争夺“存量”,正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另一种选择。由此,中国以最大的诚意有效地为世界繁荣和稳定做出努力。

★ 东盟行

中国与东盟:互信之“梭”编织“经纬”

“中国有句古话叫‘多栽花,少栽刺’,这里我想说,我们要‘多栽花,不栽刺’,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第23届东盟峰会及第八届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幽默的比喻,引起台下阵阵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参加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在当地举办的东亚各国领导人欢迎晚宴上,李克强身着文莱特制传统服装,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比邻而坐,两人不时微笑交谈。

为期两天的行程,李克强总理参加了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及东亚峰会。在三场会议上,他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和自信的方式发言,在谈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时,李克强总理用“衣服和梭子”的形象比喻,来阐述战略互信对于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愿与东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成长。如果说中国和东盟互为‘经’‘纬’,就像我们的衣服编织,有竖条,有横条,互信就是‘梭’,它要用一个梭来编织,经纬紧密交织,才能织就未来合作的壮丽锦绣。”

本次峰会,李克强是绝对的主角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国内政府部门关停问题而缺席此次会晤,令中国有机会在该地区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的记者尼尔·查特吉为此断言。

而在10月10日刊登的题为《东盟峰会开议》的文章中,马来西亚《联合日报》将李克强称为是“最耀眼的大国领袖”。该报的报道称,“在中国友好和积极态度之下,相信东盟各成员国也非常希望能与中国建立良好且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里缔造经济新荣景。”

在本次东盟峰会的主席声明中,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也特别强调,要保持与中国等伙伴国的密切关系,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此,李克强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

东盟城的未来

广东潮阳人李桂雄,是改革开放后移民到泰国的“新华侨”。从最初经营珠宝生意,到跨界做化工、旅运、传媒,50岁的李桂雄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李克强结束东盟峰会行程后,对泰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作为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李桂雄向总理汇报了华人商会的发展计划。“我们在筹建泰国东盟城,准备把它建成未来中国和东盟产品的集散中心。”李桂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总理听后很高兴”,鼓励东盟城能发展成为中泰两国坚实的贸易平台。

东盟城距离曼谷市中心50公里,占地约250万平方米,包含商贸城、电子城、建材城、物流城以及体育馆和酒店等项目,预计会在两三年内建成。

泰国国会主席颂萨也很看好东盟城的前景。“泰国目前正在为迎接东盟一体化做各方面准备工作,包括水利、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颂萨介绍,东盟城比邻是正在建设的高铁,将为会为中泰企业的合作、贸易提供很大便利。

由泰国华商会筹建的东盟城,可谓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良性运转的一个缩影。

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时,双边贸易额为548亿美元。如今,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中国与东盟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步入了快车道”。

10月8日,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李克强总理肯定了东盟的发展作用,“中国和东盟不断推进务实合作,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5倍,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

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

2012年3月30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明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中马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马两国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三个产业园区。” 广西钦州市委书记张晓钦介绍。

而连续举办十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更是被打造成了世界知名的“品牌”。“博览会为中国—东盟合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拓展了区域合作,并推动更多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中国商务部办公厅主任姚坚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李克强总理参加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以及对泰国和越南的访问,将进一步落实他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十周年上提出的五点建议。尤其可能在发挥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作用,加快推进交通、能源等领域互联互通,夯实中国东盟经贸联系的基础设施,为中国东盟关系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发现新增长点。”

在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李克强首次对“钻石十年”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措施中,包括两点政治共识与7个合作领域。李克强表示,“2+7合作框架”是为实现中国与东盟未来十年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合作的建议,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对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政治宣示。

东盟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和他的“钻石十年”蓝图,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从习近平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概念到李克强勾勒的‘钻石十年’,不难看出中国正采取政治与经贸双管齐下策略,强化合作,淡化争端,彰显其地区大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台湾《联合报》如此评论道。

开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进程

作为“钻石十年”的引擎之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将进一步升级。在东盟峰会期间,李克强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开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程,年内举行首轮谈判,力争在2015年前完成谈判。

此前,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合作因政策所限,经贸往来不够畅通。在东盟峰会期间,李克强也特别谈及了这方面。他说,中方愿意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等领域采取更多开放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

更多“便利”正在开启

今年10月27日起,中国南方航空将正式开通桂林-南宁-新加坡、桂林-南宁-曼谷、南宁-普吉、南宁-岘港等多条东南亚国际航线,这是南航在广西正式开通的首批国际航线。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仍在深入。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到2020年,亚洲地区需投入大约8万亿美元和2900亿美元分别用于改善各国和区域基础设施。而这其中,中国的角色不可或缺。

《经济学人》网站日前刊文指出,没有中国的参与,不少国家难以完成耗资巨大的相关工程。“李克强总理这次来到泰国访问,参加了中国高铁展的开幕式,未来铁路合作会成为中泰合作的新亮点。我们希望有更多中资企业可以投入到泰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技术的合作。”泰国华人商会副主席李桂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指出,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在文莱提出的中国-东盟未来十年合作框架的七点建议之一。

此外,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李克强曾明确表示,将加强中国与东盟双方金融合作,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增加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

近一年来,广西、广东等地面向东盟的自贸区经济带、示范区、产业园区也相继进入规划、挂牌阶段。

美好的经济远景离不开政治互信和安全保障。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东盟,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与东盟国家积极探讨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体现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深化互利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也在与李克强会面之后表示,各国计划正式会谈制定行为准则,缓解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并将定期会晤。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东盟打造“升级版”自贸区展示了中国更开放的态度。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分析说,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已超越了最初以减税为主的阶段,逐步向服务贸易领域深入扩展。未来合作将涉及更多地区生产网络的构建,人员和物资也将更频繁地流动。

随着李克强东南亚访问之行的顺利结束,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一系列具体合作谈判也将随之启动。

★ 东盟策

中泰:从“泰囧”到泰“便捷”

泰国首都曼谷和第二大城市清迈,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天泰国行程仅有的两个地点。

10月12日上午,李克强在与泰国总理英拉共同出席“中国高铁展”开幕式,是此行的重头戏。李克强称中国的高铁技术坚定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这被外界称为李克强又一次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

第一次“推介”是在一天前,11日李克强刚抵达曼谷后不久,就前往泰国国会发表演讲,李克强向在座的泰国国会议员们预告了将和英拉一起出席“中国高铁展”,并称“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人介绍,根据公司的一项可行性研究,从曼谷到清迈的678公里的路程,现在乘坐火车需11.3小时,如果未来泰国采用中国高铁技术,这个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

中泰间高铁项目合作潜力巨大,让早已进入发展“快车道”的中泰合作找到了加速的新动力。但新动能,却远不止这些。

高铁竞争中的中国优势

在丰富的中国元素的映衬下,10月12日上午,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办的“中国高速铁路展”在曼谷诗丽吉会展中心开幕。中泰两国总理为中国高铁展剪彩,随后共同步入展厅。

李克强在参观途中向英拉以及其他泰方人员所做的高铁“推介”,得到了英拉的积极回应。她对中国高铁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许,并欢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高铁项目建设。她还向李克强介绍了泰国高铁建设规划和在地区互联互通中的地位。

10月11日,李克强到访泰国首日,中泰双方就签署了《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为“大米换高铁”。

一年多前,英拉在对中国进行其就任总理后的首次正式访问时,曾搭乘过京津城际高铁,对中国高铁的舒适性和快捷性印象深刻。

改变落后的铁路面貌,是2011年8月上任的英拉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前司长张九桓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泰国的许多铁路建于100多年前,而且是窄轨铁路,行驶速度慢,已经大大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泰国社会各界强烈希望改变现状。2004年至2009年间,张九桓曾出任中国驻泰国大使。

英拉就任总理后,泰国政府明确将在2022年前完成四条高速铁路建设,把首都曼谷与北部、东北部、西部以及东部连接起来,铁路总长1800公里左右。其中,东北线的延伸可能贯穿老挝,与中国南部连接,也因此,其经济效益和地区战略作用令外界瞩目。

按其计划,这四条高铁将于2014年进行国际招标,以便第一条高铁能在2018年前后投入营运。

在张九桓看来,李克强推介中国高铁,不仅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将推动泛亚铁路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改善东南亚半岛物流、货运及双边贸易。

泛亚铁路共有三个方案,一个是东线方案,由新加坡经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到昆明;二是中线方案,由新加坡经吉隆坡、曼谷、万象、尚勇、祥云到昆明;三是西线方案,由新加坡经吉隆坡、曼谷、仰光、瑞丽到昆明。

三个方案中的泛亚铁路,都需要经过泰国。泰国高铁在地区互联互通中的区位优势,加上中国高铁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成为两国高铁建设合作的巨大源动力。

有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约为0.5亿美元,而中国则约为0.33亿美元。此外,中国目前已是高铁发展最快的国家,通车里程几乎相当于现有世界其他国家的高铁通车里程的总和,还有约1万公里正在建设中,具有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经验。正是这些优势,让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这也加剧了竞争对手的担心。日本新闻网近日以“泰国高铁建设日本难敌中国”为题,称泰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很可能采用“中国制造”,而并非日本的新干线;泰国首条高铁建设计划,将与中国一起实施共同的可行性调查。这让日本企业感到忧虑,中国方面已经获得了优先调查权,也有可能因此获得优先建设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泰国问题专家宋清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泰国将于2014年进行的国际招标,包括日本、法国、西班牙以及中国等都有意竞投。日本的竞争优势比较强,一方面日本在泰国已经有了很多其他项目的投资,对于环境很熟悉;另外一方面,日本会强调“安全牌”,因为日本新干线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安全运营成绩。

不过,宋清润认为,中国还具备一项优势,“泰国是东盟国家中同中国合作程度最高、政治和经济障碍最少的国家之一”,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有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近7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8倍。如今,中国已成为泰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旅游客源国。此外,泰国也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和橡胶最大进口来源地。

李克强在泰国国会的演讲中还列举了中泰合作的诸多“第一”:在东盟国家中,泰国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关于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第一个同中国推进战略性合作,第一个同中国实现蔬菜、水果零关税安排,第一个建成中国文化中心,第一个同中国建立防务安全磋商机制并进行两年联演联训。泰国也将成为在中国开设领事馆最多的国家。

“这么多‘第一’,在国与国交往中是少有的,充分说明中泰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李克强说。

中泰互免签证谅解备忘录

李克强10月11日在泰国国会的演讲,亦是中泰交往中的第一次。

这是李克强作为中国总理首访泰国的第一场正式活动。泰国主流英文报纸《曼谷邮报》还报道称,李克强是泰国议会81年的历史中首次登台演讲的外国领导人。

在这次演讲中,李克强提出,中泰双方将力争提前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目标,并鼓励两国企业更多地使用本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

在清迈参观泰国“一村一产品”项目时,李克强就遭遇了一点“小麻烦”。看着不同展台上的各种木雕、金银器、漆器、彩绘伞等手工艺品,李克强对一处展台的泰方人员说,因为只带了人民币,他想买点留作纪念却买不了。

在李克强与在曼谷的国内游客随机进行互动交流时,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在回答总理关于签证的问题时“发起了牢骚”,称办签证花了几百块人民币,钱虽然不多,但前后耗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很是费劲。

 李克强回答说,我这次访泰,两国政府宣布启动商签两国持普通护照人员互免签证谅解备忘录,如果中泰互免普通签证实现了,这样既省钱又省事,中泰人员往来会更加便利,人文交流会更加密切。

“双方愿商签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谅解备忘录”,写进了李克强和英拉会谈后两国政府发表的《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这是中国同东盟国家启动的首个类似协定谈判。

2012年中泰双方人员往来近300万人次,今年,双方交往势头更猛,更多的中国人到泰国旅游,仅前5个月已有250多万中国公民赴泰旅游。在泰国国会演讲时,李克强形象地将两国民间的交往形容为“走亲戚”。

一旦双方谅解备忘录达成,从个人角度来看,意味着想“走亲戚”的双方民众可以实现自由行,不仅省下了签证费,还可以随时前往泰国,实现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对于旅行社而言,不仅团费中能省下200多元的签证费,也可以做到游客头天报名第二天就能走。”康辉旅游集团市场部经理张庆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现在,游客报团后一般要等上三天工作日,办理签证后才能组团出行。

从促进人员的走动往来,到推动使用本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以及加强高铁建设合作加快互联互通,“不管是从战略高度,还是细化程度,此次访问都让中泰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宋清润说。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时永明看来,互联互通是实现经济一体化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近年,中国一直在和东盟整体推动互联互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四通。如果区域内各国能抓住这个契机,把互联互通和国家发展战略升级换代结合在一起,就会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机会。

中越:海上合作新路径

13日上午结束了对泰国的访问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天下午抵达越南首都河内,开始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层领导人首次访问越南。

一天之内,李克强的访问地点从泰国转换到越南,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从经贸合作话题转向了政治议题。

领土和边界问题上多年存在的争议,让中越两国间的经济议题显得有些黯淡。尽管,从2004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总理此番对越南的访问,将给中越间多年未曾打破的领土争议僵局带来何种新变化,这是李克强抵达越南前最受关注的话题。

“我们会谈的最重要成果,也可以说是中越合作新的突破,就是两国将正式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中越金融合作工作组,三个工作组三头并进,开展两国在上述三方面的合作。”在河内与越南总理阮晋勇会谈后,李克强在与阮晋勇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了这番会谈结果。

李克强还指出,双方将争取于年内在北部湾湾口外取得海上共同开发的实质进展,并磋商研究更大范围海域的共同开发。“这将向世界表明,中越两国有能力、有智慧来维护南海和平,扩大我们的共同利益,缩小和管控分歧”。

 就在李克强访越前夕,10月7日至9日,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已经在北京开始了第四轮磋商。

北部湾湾口外海域的共同开发实验

“尤其是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发出双方愿通过合作解决难题的积极信号。”在与阮晋勇会谈时,李克强指出,中越要努力创新思维,破解南海这一两国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

“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是最重要的,它的任务是处理中越两国关系中最困难的问题——南海问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解释说。

吴士存曾在上世纪90年代参与了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近期来看,海上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两国在北部湾湾口外海域的共同开发。由于涉及到众多南沙岛礁的主权争议、海洋管辖权争议等,南海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是不现实的。

虽然中越间有过不愉快的历史,但毕竟互为近邻,又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也曾有长期友谊。进入新时期后,两国都面临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中越之间的南海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整体复兴。

双方都意识到,不能因为这个问题而影响两国关系发展。

从2012年开始,中越间已就北部湾湾口外海域问题进行了四轮磋商。中国前驻越南大使齐建国是第三轮和第四轮磋商的中方小组组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双方在共同考察、共同开发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划界上仍存在分歧。

吴士存认为,如果中越在北部湾湾口外海域的共同开发能如期取得实际进展,也能为将来两国在南海开发提供了经验,开辟了新的路径。

齐建国表示认同。“共同开发相当于先搞一块试验田。”他说。

吴士存介绍,此番中越达成共识,拟成立的海上工作组将由双方涉海管理部门外交部门、参与开发企业、专家学者代表等组成联合工作组机制。“具体由什么人组成,工作任务,时间表都需要两国有关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商定之后,才可以。目前还是构想和倡议,级别可能不会超过司局级。”

在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成立后,双方将会共同商定在哪个区域进行开发。目前,对于开发区块的选择以及区域面积的大小,双方还存在分歧。

“根据以往中越边界谈判的经验,再难的分歧和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的。”曾经参与了中越间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谈判的齐建国说。

“越南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不过,分歧并不必然阻碍进展。中国国家海洋局10月14日发布消息称,一天前,在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越签署了一份两国关于开展北部湾海洋及岛屿环境综合管理合作研究的协议。

这份协议是两国推动海上务实合作达成的合作协议,也是近年来中越签署的首个政府间海洋领域合作项目文件。国家海洋局认为,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开启中越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之门,有利于南海的合作与发展。

越南政府对于成立海上工作组确定表态“完全赞成”,是工作组今后化解分歧取得进展的积极信号。

在与李克强会谈中,阮晋勇表示,越方愿与中方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并行推进海上、陆上、金融合作,争取尽快取得积极务实成果,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分歧,推动越中友好关系与合作全面向前发展。

“我深感越南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立即和中方落实达成的协议。”10月14日,在接见由齐建国率领的中越友协代表团时,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阮善仁对代表团一行人说。

齐建国此次以中越友协副会长的身份率团赴河内,出席中越人民论坛第五次会议,中越人民论坛机制是由中越政府高层确定民间交往机制之一,他在10月15日结束访问行程回国的当晚,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齐建国介绍说,阮善仁在接见时称,越南高度评价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越南取得的成果,并非常赞赏和敬佩李克强“说了就做”的工作作风。

中越政府在李克强访问期间,发表题为“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亦表示,双方将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谈判并积极推进该海域的共同开发,年内启动该海域共同考察,落实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谈判任务。

不仅于此,阮善仁还对齐建国一行表示,越中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中越金融合作工作组都要在今年内召开第一次会议。

中国正在主动“出牌”

对于中越在李克强访越期间达成的“三个工作组三头并进”的共识,吴士存的同事、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康霖分析认为,这是中国首次针对南海问题明确提出一揽子解决计划。在他看来,中方有望以习、李对东盟地区的两次访问为契机,正式开启实质性解决南海问题进程。

马来西亚知名政治学者、总理纳吉布前政治秘书胡逸山把中越间的这项新共识解读为,这既是向河内释疑,也是对南海争议国发出信号:有领土分歧不妨碍坦诚交流。

“如果说几年前中国和东盟在海上合作和南海协调上还处于一个不完善或者缺乏具体计划和操作程序的状态,那么就此次习主席和李总理的两次访问来看,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成熟的思路。”康霖说。

在李克强启程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并对文莱、泰国和越南进行正式访问的前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印尼巴厘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过程中,中国还宣布同马来西亚和印尼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到15天的时间里,中国高层领导人接连访问5个东盟国家,其中包括越南这样的领土纠纷当事国,已显示出中国政府对解决南海问题的积极姿态。

李克强在10月9日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时,具体提出了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的“2+7合作框架”,其中包括稳步推进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落实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环保、科研、搜救以及渔业合作。他还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计划,包括中方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第一批落实的17个项目也已正式确定。而在李克强访问文莱时,中方亦同文莱签下了海上合作协议。

今年年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自己二度入主首相府后把越南作为自己的首个外访国。他在越南有些煽风点火意味地表示,“非常担忧一些国家凭借实力改变南海现状”,同时强调必须“遵守国际法则”解决南海问题。

本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先后代替因为政府关门而留在美国的奥巴马,出席APEC峰会和东盟峰会,在前往东盟国家访问时抛出的言论和安倍晋三几乎如出一辙。

美日目前对于南海问题提出的多只是概念性的,并无具体计划。而中国提出的海上合作基金则可以很快付诸行动,更加务实与具体。在康霖看来,这是中国相比于域外国家独有的优势,也更有利于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消除彼此间疑虑。而东盟国家也都给予中国颇为积极的回应。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北京如今和东盟打交道时不再对南海问题这样敏感的外交议题进行躲避,而是由中国领导人直接出面解释和直接进行交锋。康霖也认为,中国领导人现在并不惧怕谈论敏感的政治议题,相反,中国正在主动“出牌”。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认为,如果和越南这个争端最明显的国家能协调好关系,南海问题可能出现全新局面,甚至会改变南海成中美战略博弈场的趋向。

用“互利共赢”理念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李克强总理随后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外交一直将实现周边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这次重大外交行动,硕果累累,最重要的是传递了中国将坚定不移以“互利共赢”理念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把中国的发展寓于亚太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路。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种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谈判交错,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之争加剧,亚太政治、安全、经济形势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努力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亚太各方的区域合作框架,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在太平洋两岸构建更紧密的全球伙伴合作关系,将为亚太地区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为妥善处理、管控争端,并为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碎片化风险的全球贸易体系改革指引方向。这一战略思路将中国的利益与亚太各国的利益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受到普遍好评,对中国营造更为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路线图”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世界大潮中,亚太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贡献者,承载着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使命。

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目前,推进亚太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不久前受美联储将在年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亚太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出现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经济增速放缓等风险,表明该区域国家需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协调,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融合,提高共同抵御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能力。

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亚太地区要共同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联动发展。这既精辟概括了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和目标,亦勾勒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路线图。

以中国和东盟为例,从2002年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3.6%,目前已达到4000亿美元。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3.4倍。2012年中国与东盟人员往来达1500万人次,是10年前的4倍。

中国和东盟的“黄金十年”得益于双方互补性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正积极推进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金融合作这两条供应链上的互联互通,包括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而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为标志打造下一个“钻石十年”。

将亚洲国家的投资引向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盘活东亚地区大量的过剩储蓄和外汇储备,将其转化为有效投资,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区域各经济体在公路、铁路、航运、油气管道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还可在地缘政治、安全上将各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而深化金融合作正是目前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契机和重点领域。此前,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印尼等一些东盟国家刚刚经历了资本流动逆转、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恐慌。在东盟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性逐渐提升,而与发达国家却明显错位的经济新特征日趋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加强金融合作,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和结算规模势在必行。金融将与生产和贸易一起构成“互利共赢”推进双方经济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是共同历史使命

实现互联互通的前提是亚太各经济体继续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目前,中国和东盟正在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积极开展新一批服务贸易承诺谈判,从准入条件、人员往来等方面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前景看好。

同时,如何处理现有和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安排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亚太的战略安全环境十分重要。东盟不少成员既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谈判,也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同样拥有“双重身份”。地区内一些国家在海洋权益和岛礁领土主权争议等方面还有分歧,需要妥善处理。

不包括中国的TPP和不包括美国的RCEP在亚洲将如何相处?这既是经济和自贸区安排问题,也涉及战略安全和战略互信。对此,中国领导人强调,要坚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推动两个机制互联互通,两个轮子一起转,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起来。同时,中国主张建立安全互信,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没有战乱、聚焦发展应成为地区各国的共识。

中国对地区内存在的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一直主张通过双边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争议和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在可以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和共同开发。在找到解决问题办法之前,各方保持克制,不做可能制造或激化矛盾的事情。目前每年有10多万艘各国船只安全、自由地在南海通行,中国和东盟国家已有共识,将保证这些船只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简而言之,没有和平稳定的战略环境,经济发展和合作就无从谈起。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东盟加中、日、韩等合作机制大多数成员对此正在形成共识。

这充分显示中国对任何有利于亚太和平与区域融合的机制安排都持开放态度,表明中国的亚太战略是为了实现区域各国的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中国在亚太没有私利,也没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中国明白,中国和亚太是密不可分的,是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输谁赢,只能互利共赢。因此,中国强调有关安排应有利于建立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倡导开放而非封闭的理念,寻求共赢而非零和的结果,实现一体化而非碎片化的目标。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形成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良性循环局面。无论是推动互联互通还是强调开放包容透明,无论是讨论安全问题还是经济交往,中国的出发点始终都是实现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

即将在亚洲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将对多哈回合谈判命运、多边贸易体制前途产生重要影响。在区域贸易安排呈现并进格局,规则标准各异、路径选择不同的情况下,中国对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设想和基本理念,还将为推动区域贸易协定既有利于参与方,又体现对多边贸易体系和规则的支持,避免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碎片化提供充满东方智慧的思路。

中国的亚太战略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亚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入展开,希望亚太各国着眼长远,胸怀全局,凝聚共识,努力推进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我们的共同历史使命。

目前,中国是亚太许多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主要投资来源地。2012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经同2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有6个,其中大多数自由贸易伙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4亿人次。这些数字进一步表明,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扩大,随着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中国将为亚太一体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 结语  

努力拓展国际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争夺“存量”,这种具有充分“安全感”的态度一再表明,中国始终坚持一种不同于冲突性崛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