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园到“红一连”——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济南军区某红军师连长楚科纬

这是一次强师劲旅之间的“红蓝对抗”。硝烟散尽时,一名上尉走上讲台,向数十名将校考官陈述演习得失。

这是一次颠覆步兵传统的“特战突击”。铁翼飞旋下,这名上尉纵身跃出机舱,带领官兵接连摧毁“敌”23个要害目标,“敌”我伤亡比为10∶1。

这是一次鏖兵无形空间的“兵阵对决”。电波激荡中,这名上尉夜以继日写下10余万行代码,将专业训练周期缩短10天。

上尉年仅28岁,曾是清华大学国防生,现任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红一连”连长——他叫楚科纬。

他像一根钉,把自己揳入“铁军”

鲜花,掌声。

2011年4月,楚科纬回到阔别4年的清华园。母校百年庆典,他特意换上礼服,向母校报告:“我是中国‘铁军’红一连连长楚科纬!”

台上台下,不乏政界精英、学术泰斗、商业巨擘、军队将官,但对于这个年轻后辈,老学长们报以格外热烈的掌声。

私下里,昔日同窗悄悄问他:“说实话,现在后悔了没?”楚科纬笑而不答,右手轻拍胸口——我心依旧!

采访中,楚科纬不止一次说起,他喜欢“铁军”,因为那里有他的梦。

2007年6月,楚科纬完成学业,即将离开清华园。一流学府的品牌效应,再加上专业对口,总部机关和8个科研院所向他抛来“绣球”。

然而,大家没想到,楚科纬想去“铁军”。战争年代,“铁军”创造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首战平型关等传奇战史,新时期更是陆军军事变革的前沿阵地,这一切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他。

但当楚科纬踏进“铁军”营门,却发现当“铁军”的兵并不容易。下连后的头一个月,训练场上,307号战车一次次急停。车门一打开,楚科纬就伸出头稀里哗啦吐一地。

不到半天,吐了3次。那天,连队战士一边充满同情地递上水壶,一边调侃楚科纬创造了一项新的连队“纪录”。

那段时间,不少同学打来电话劝他另谋出路。可是,楚科纬说:“把钉子揳进木板,只要第一锤砸下去,就只能砸到底,否则就前功尽弃。”

为把自己揳进“铁军”,楚科纬下的全是狠劲——

3个月合格,半年良好,1年优秀。瞄着自己定下的目标,楚科纬每天的训练量让许多“老铁军”都自叹不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蹲下起立各500个,引体向上200个,投弹1箱……

2008年,楚科纬用两个月时间拿下步战车驾驶、射击两个一级证书和装甲通信特级证书。

把自己揳入“铁军”,楚科纬一路走得很精彩——

2010年,他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为“红一连”第43任连长。

这些年,他先后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2012年光荣出席党的十八大。

他像一座炉,将知识化为战斗力

去年的一个夏夜,桐柏山区漆黑如墨,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回荡山谷。

“红一连”夜间射击优秀率又超过90%!这让其他几个憋足劲要打败他们的兄弟连队有些沮丧:一样的训法,成绩咋就不一样?

原来,楚科纬有个“秘密武器”——他在组织训练时发现,阻碍射击成绩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官兵无法准确判定自己的射击偏差,打枪只能“凭感觉”。

何不开发一套软件,让战士能够分析出一段时间内弹着点的偏差情况?楚科纬说干就干,加班加点设计编程。

两周后,系统顺利安装调试。枪一响,无线耳机中就立马传来弹着偏差信息,大家都说:“楚连长让子弹张嘴说话了!”

回望楚科纬的军营之路,这一天来得谈何容易。2011年初,他本想开发一套模拟软件,解决连队装甲通信训练人多车少、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可由于缺少经验,研发异常艰难。那段时间,楚科纬熬红了眼睛,求教老师、咨询同学,最终研制成功。如今,这套软件全师都在用。

战士们说,楚连长像一座炉,能将知识化为战斗力。前年5月,他以一款网络对抗游戏为蓝本,开发出装甲步兵连山地进攻战斗模拟对抗系统。官兵不出营门、不动装备就能展开战术推演。近几年,楚科纬先后开发了12套软件,领衔攻克训练难题20余项。

今年3月,部队驻地突发山林大火,“红一连”奉命前去扑救。现场情况复杂,早前赶到的民兵被火舌压在半山腰,寸步难进。

“连长,下命令吧!”二班长王康急红了眼,抄起灭火机就要往上冲,却被楚科纬一把摁住。原来,他发现当时风正往山下吹,火势凶猛,强行扑救很危险,便带人先开挖隔离带。待风势转向,楚科纬抓住时机,下令冲锋扑灭山火,官兵无一受伤。

事后,王康佩服地说:“连长,你咋懂这么多呢?”楚科纬呵呵一笑,没有说话。殊不知,他知道连队有应急灭火任务,早就专门钻研过灭火知识与战法。

他像一团火,用激情点燃血性

2012年夏,“红一连”海训场,上等兵吴金全没想到,平时和颜悦色的连长变得那么狠。

“班长救我!”当时,“旱鸭子”吴金全连海都不敢下,却被楚科纬下令扔进了深水区,顿时失声尖叫。

过了一会,看吴金全不再怕水,楚科纬才开始给他讲解动作要领。如此反复,不到一周时间,小吴就能在深水区游上近百米了。

谈及此事,楚科纬认为自己“狠”得有理:“置之死地而后生,战场上敌人不可能心疼你。”

楚科纬对战士“狠”,对自己也从不手软。2010年10月,“前卫-10”演习,楚科纬率30名官兵执行纵深机降任务。尽管演习前他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针对性训练,但直到任务当天他们才见到真正的直升机。更糟的是,那天机降地域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

“连长,要不等会儿再跳吧?”九班长柯昌水把头探出舱门看了一眼,又缩了回来——直升机离地很高,下面什么都看不清。

“我先跳,你们跟上!”话音未落,楚科纬纵身跳出机舱。谁知机身剧烈晃动,离机时他的右手重重撞到舱门上,疼痛钻心,动弹不得,只好改用左手持枪射击。

那一仗,楚科纬带伤率领全连拿下“蓝方”指挥部。演习结束,他被诊断为右手掌骨骨裂。如今,他右手还握不紧拳。

轻伤不下火线,在楚科纬看来,这是“红一连”再平常不过的事。他告诉记者,战士入伍前生活条件越好,就越要培养他们敢打能拼的血性。

为了锻炼官兵胆量,“红一连”经常组织“战车过顶”训练。起初,看到十几吨重的战车以时速80公里冲过来,有的战士吓得直躲,驾驶员陈楷城也连踩刹车。

“现在,我就是你的敌人,撞过来!”楚科纬站在战车前,冲着陈楷城大声吼。战车发出咆哮,加速,再加速,直冲楚科纬碾来。

10米、5米、3米……他迅即仰倒,闪进车底,车刚从头顶过去,爆破筒就被他不偏不倚抛到了车顶。“连长,好样的!”战士们扯着嗓子,拍红了巴掌。

现在,战士们训练这个课目都抢着上,有的还嫌车速不够快呢!

他像一盏灯,为连队冲锋引路

“红一连”,在全军大名鼎鼎。

1927年“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连队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86年来,一代代“三湾传人”续写了无愧的辉煌连史。

当鲜红的连旗传到楚科纬的手上,他深知责任重大。

2011年,楚科纬收到一封来自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的信。信中,“红一连”士官程宇写道:“我看到的外军从来不会因为保安全而降低训练标准,突遇武装分子袭扰,他们手中的火箭筒几秒钟就能进入战斗状态。”

此时的“红一连”,刚好正在组织火箭筒射击训练。连队像往常一样,给每个排安排了一名“安全员”,专门为火箭筒射手领弹、装弹、排除故障,射手只需瞄准击发……

这封信字字句句像冒着火,烤得楚科纬脸上发烫:“再这么练下去,上战场是要吃大亏的!”第二天,连队党支部决定:“‘安全员’集体下岗,射手独立完成所有动作!”

自从来到“红一连”那天起,楚科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这支光荣的红军连队冲向未来战场?

那年秋天,“红一连”参加营合成战斗演练。由于引导组提供的坐标偏差较大,连队呼唤来的炮火绝大多数打偏。面对上级的批评,“红一连”的兵挺委屈:一则隔行如隔山,二则缺少专业测量装备。

楚科纬没作任何分辩。回到营区,他就把炮兵分队的激光测距机、方向盘、诸元计算器包括一名炮兵班长请到连队训练场。一年后,“红一连”官兵在演习中独立实施精确引导,仅用不到原来一半的弹药就大获全胜。

事后,有人夸奖楚科纬“站得高想得远”。楚科纬直说不敢当,他说当连长充其量是做一盏灯,为连队冲锋引路。

“红一连”需要这盏灯——

2012年夏,部队还在筹备海训,楚科纬就开始琢磨怎样将步兵特战化训练搬到海上。没几天,一份论证报告呈到了团领导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