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欢迎老兵光荣退伍座谈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M层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武装部部长、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白本锋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党委武装部副部长、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副主任邓宇主持。
首先,邓宇介绍了2020年退伍老兵的基本情况。我校2020年退伍老兵共计28人,分别来自水利系(4)、化工系(4)、经管学院(3)、土木系(2)、电机系(2)、工物系(2)、新闻学院(2)、美术学院(2)、机械系、能动系、工业工程系、自动化系、航院、物理系、药学院。其中1人获得专利并荣立三等功,27人获得优秀士兵,4人在部队入党。既是“戎归”清华,更是名副其实的“荣归”清华。同时,邓宇也感谢了他们所在的院系对征兵工作的支持。
邓宇介绍2020年退伍老兵情况 崔文瑞 摄
“到!”“到!”……伴随着一声声响亮清脆的答“到”声,一个个英姿勃发的退伍老兵依次起立、立正,最后汇聚为一句铿锵有力的“清华2020年退伍老兵,向母校报到”,老兵们用这样一个特殊的点名仪式,正式向母校报到,重返清华园。
退伍老兵集体向母校报到 崔文瑞摄
随后,来自不同军兵种的老兵代表,分享了自己两年的军旅收获。服役于武警总队某部、来自工物系的谢江平,是我校历史上首位在服役期间获得专利的同学,并荣立三等功。谢江平分享了他在服役期间,身为训练尖子却被训练伤所困扰,转岗到保障岗位后,仍心系训练,并利用所学知识提升部队训练水平和训练效果的历程。服役于某特战旅、来自经管学院的女生郭婧,巾帼不让须眉,是我校首位女子特战队员,她回忆了从一名清华学子蜕变成长为全能特战女兵的点点滴滴。服役于某海军试验基地、来自土木系的姜乙木,曾在多个岗位上得到历练,他不断细数着部队带给他的成长与改变,也回忆着军旅生活的欢笑与泪水。
老兵代表发言(从左至右依次为谢江平、郭婧、姜乙木) 崔文瑞 摄
服役于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来自经管学院的乔冠中,讲述了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在武汉投身抗疫工作的那段岁月。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他怀着必胜的信心,和当地群众一起携手“战疫”,克服了重重困难,也不断实现着自我突破。服役于北部战区火箭军某部、来自化工系的李春龙,是“东风镖局”的一员。他分享了自己参加某型号导弹运载的经历,途中经历很多荒无人烟的地区,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自己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体悟。服役于战略支援部队、来自航天航空学院的刘恭言,在部队期间,脚踏实地完成每一次训练、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自我身份认同。他说道:“在部队,我们一个小小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一次军事行动,一次任务的成败”,也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大项任务。
老兵代表发言(从左至右依次为乔冠中、李春龙、刘恭言) 崔文瑞 摄
座谈会上,白本锋宣布了为退伍老兵开展的专项辅导计划——“戎归”计划。“戎归”计划以一年为一周期,为退伍老兵量身打造综合学业能力提升、组织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拓展等模块,帮助老兵们尽快恢复学习生活,重新适应校园环境,在清华园继续书写青春的风采。
白本锋宣布“戎归”计划 崔文瑞 摄
最后,过勇代表学校欢迎老兵们载誉归来,返回清华园。他谈到,从与同学们握手时感受到同学们手上厚厚的老茧,就能体会到同学们在部队经历的成长与磨练,两年的军旅生涯,会成为大家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希望退伍老兵们在返校之后,保持报效祖国的决心,把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同时,要继续保持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再攀新的高峰。更重要的是,要永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过勇寄语退伍老兵 崔文瑞 摄
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冬青及退伍老兵所在院系和党委武装部相关负责老师参加会议。
参加座谈会的师生合影 崔文瑞 摄
背景链接:自2005年开始征召义务兵以来,我校共有227名同学入伍,覆盖31个院系。退伍返校的184名同学中,37人立功,其中1人立一等功,4人立二等功,32人立三等功。180人被评为优秀士兵,1人提干,46人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另有39人入伍前已经入党,2人参加九三大阅兵,4人参加朱日和阅兵,1人获得专利。他们的优秀事迹被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在部队和地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