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腿将军”峥嵘路 ——专业技术少将陆载德专访
文章作者: 房雯       发布时间:2017-11-15 15:17:08

陆 载德,上海市人,1932年出生,1953年入伍,1960年入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1978年被总后勤部授予“模范科研工作者”称 号,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奖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中央军委授予他“国防科技工作模范”荣誉称号。

这位如今头发花白却仍精神矍铄的老人,是如何从一位左腿残疾的清华学子成长为90年代共和国军队中唯一的独腿将军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校国防生大队与清新时报记者一起,赴亚运村陆将军家中进行专访,探访他情系草原、献身国防事业的动人事迹。 

陆载德先生与我校国防办所赠礼品合影

1932年,陆载德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里。8岁那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左腿被全部锯掉。这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沉重的阴影。为了征服命运,他自强不息,硬是以超人的毅力读完了中学,又经过不懈努力和常人一样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

1953年,国家建设急需人才,陆载德提前毕业穿上军装,来到军委总军械部工作。令常人没想到的是,工作两年之后,他却告别了条件优越的首都,来到塞外草原加入了新中国常规兵器试验第一代创业者的行列。科尔沁大草原以其特有的荒凉接纳了这位独腿人的全部赤诚。

创业是艰苦的。陆载德和他的战友们在草原里居住在日伪时期留下的几个半球形的飞机堡里。作为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本科生,他被分配做炮弹飞行的测试工作。寂寂

寒冬,独腿的他只能身着单衣方便行走,棉帽大衣从来与他无缘;炎炎夏日,青草覆盖了地面上的坑坑洼洼,他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数不清摔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只记得38年磨坏了7条假肢。

陆载德先生旧照

陆载德的精神感动了基地的全体官兵。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说:“搞科学试验就是要有这种拼命精神,科技干部都要向陆载德学习。”在转业的岔路口前,他再次放弃回北京上海大城市工作,流着眼泪脱下了心爱的军装,作为一名职员干部继续从事兵器试验工作。他眷恋草原的热诚和献身事业的赤心深深地感动了妻子, 让她也决心便离开了繁华的京都来到了塞外草原。“城市虽好,但那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未必缺我,草原上有我二十多年的心血和追求,离开草原,我可能无所作为。即使有一天我成为落叶,也要化作泥土肥沃这片土地。”

几十年间,由于工作需要,陆载德先后四次改行,不论从事哪项工作,都创造出了第一流的成绩。他把一个知识分子的全部赤诚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科尔沁大草原经历了多少次枯荣。陆载德就象草原上的一颗查干花,深深地扎根在草原深处。

 

陆载德先生军装照

他创建了我国常规兵器试验的第一个情报资料室。

他首创了我军第一个火炮动态测试项目。

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高炮弹道计算程序。

他革新改造的国产计算机实现了多功能综合利用,20多年运转正常,在国内首屈一指。

1984年,陆载德重新穿上了军装,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91年6月,江泽民同志接见国防科工委英模代表时,当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中将把他介绍给江泽民明总书记时,总书记握着陆载德的手,深情地说:“谢谢你,谢谢你为发展我国常规兵器试验作出的特殊贡献。”

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残疾人大辞典》和《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

中原军委主席江泽民颁布命令,授予他“模范科技干部”荣誉称号,之后又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世界所有军队的将官中唯一一位先致残后入伍并获得金星的人。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85岁的陆老将军虽满头白发,却仍精神矍铄地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在采访最后,陆老对我们说,一定要在采访记录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党员,也是一个很普通的技术人员。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不敢当。我是一个残疾人,是党指引我走上了光明的人生道路,我的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做出的,同事、妻子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就没有今后更美好的生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