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陈宇:从清华到大兵营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共有6个装备方队,7种导弹型号同时登场。这是历次阅兵当中,第二炮兵同时展示型号和数量最多的一次。而其中的国之重器,战略核导弹方队尤为引人关注。


    当方队通过长安街接受检阅时,公众的目光,聚焦在这些最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上。相比之下,鲜有人会去注意那些端坐在车内的参阅官兵。这些车窗内的身影匆匆闪过,他们的故事,如同这支部队一样神秘。
 

    第二炮兵核导弹第1方队的训练场,站在队伍中的陈宇并没有显现出多少不同。瘦高,皮肤黝黑,站立时挺拔,做动作时准确无误,喊出口号来声音洪亮。队伍一变换,记者甚至要好一会儿才能找到他。但这整个方队,都知道他与众不同:一个从清华大学休学,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

    1995年,陈宇出生在湖北荆州。2012年6月,高考结束,他如愿入读清华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这是国内最高学府之中的顶尖院系,入学竞争极为激烈。陈宇入读两年,不满20岁时却做出惊人决定,他要休学参军。

    想要从清华学生陈宇变成解放军士兵陈宇,他要跨过众人的不解。所幸,父母并没有反对这个想法。去年6月,读完大二,陈宇的愿望得以实现,他休学后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战略核导弹部队的一员。

     陈宇就读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发展,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关重要的“两弹一星”工程中,23位被授予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就有10多位先后就读清华物理系。军事国防工业的进步,一直仰仗着他们的智力支持。

     年少青春,陈宇并未准确描绘自己的未来。入伍从军,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向。而意料之外的9·3大阅兵,带给他军旅生涯最大的惊喜。这次阅兵,为的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国人的浴血奋战,对于陈宇来说,并不只是一个宏大的历史概念,其中,有着他真切体会的家族记忆。

     陈宇说,自己的父母都不是军人,但是他外公的爷爷是一位烈士,抗战时期在战场上牺牲。陈宇还记得,小时候外公家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每次当他看到这个牌子,就仿佛看到了当时外公的爷爷为国牺牲的画面。他说,外公的爷爷在抗战时期牺牲,而自己又要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像是命运的安排。

    一个家族,跨越几代,祖孙之间的传承,演化成了阅兵村里坚实的口号。作为第二炮兵核导弹第一方队的一员,陈宇已在此训练3个月。相比徒步方队需要苦练踢正步。阅兵式时,装备方队参阅官兵将乘载具经过长安街,因此,分列式时的站姿、口号成了训练重点。陈宇说,他们每天上午都要训练4个小时,下午也要训练4个多小时,训练的同时脑中也要反复回顾动作要领,提醒自己注意动作和表情。

     无论是清华的学习经历,还是在第二炮兵服役时的作战训练,陈宇更多依赖的是自己的大脑思维。但进入阅兵村,数小时的军姿训练,更大的考验来自身体。陈宇觉得,这种身体上的训练,看似单调,实际上是对心智的磨砺。从校园走向军营,又走向阅兵场,他说,这番经历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有了不一样的青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