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恭言:中军帐里的“兵参谋”

刘恭言,四川绵阳人,2016年考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8年应征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某旅,先后担任某型装备操作员、营士兵参谋、旅工程部助理等职务,被表彰为“优秀义务兵”、“四有”优秀士兵、优秀共青团员、抗疫先进个人,在校期间荣获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等荣誉。

 

 

部队印象

四川绵阳人刘恭言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人民军队带来的安全感,是在2008年。

那年,四川发生大地震。他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所在的绵阳城离震中汶川很近,震感强烈。灾后,余震、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频发,绵阳全市的人口都要被疏散。

他坐上家人的车,驶向相对安全的成都。开往成都方向的车很多,大巴车、小汽车、摩托车都有,堵得人难受;而另一侧,绵阳去成都的道上空空旷旷,没有一辆车。

晚上十一二点钟,刘恭言突然看到,对面的路上开来一辆警车,紧随其后的,是一列列军车,奔赴灾区绵阳。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包裹住了他——“无论在多么极端的、多么危险的情况下,我们永远都有国家、有人民军队作为坚强的后盾。”

 

报名参军

2016年,他如愿考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军训时,看到退伍学长和即将奔赴军营的新兵同学,他意识到,清华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扎下根。

大一、大二两年,他天天被学业赶着走,又遭受了一些挫折,内心迷茫。家庭的熏陶——大姥爷上过抗美援朝战场,姥爷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姑父曾在新疆服役,加上“携笔从戎,无上光荣”的鼓舞,他毅然报名参军入伍。

2018年9月,读完大二,20岁的刘恭言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战略支援部队一名最基层的义务兵。

 

兵之初

到了新兵营,刘恭言首先面临的难题是叠被子。在班长的监督下,他找个空地把被子铺开,拿着小马扎擀,把被子摊平、压实,再开始掐边儿。军队规定6点起床,怕来不及,他每天5点就起,最后叠出的被子都是硬硬的豆腐块儿。最考验耐力的是站军姿。开始的要求是站五分钟,后来慢慢加量,到十五分钟、半小时。到了冬天,常有的训练是站在室外,不允许穿秋衣,什么时候站出汗,什么时候进屋。

刘恭言相信,只要坚持,什么都能练出来。刚入伍时,最让他头疼的就是扔手榴弹,及格线是三十米,而他的成绩是十几米。其他科目的考核,他都是优秀,就这一项不及格,总找不到肌肉的感觉,“不及格多丢人!”

于是每天中午,大家休息了,刘恭言就拉上班长给他指导,自己去练。最久的一次,他从早练到晚,一天就练这一个科目。他回忆,当时自己腰间别四个手雷,扔过去再跑去捡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手像要脱臼了一样,吃饭都拿不动筷子。”慢慢地,他也掌握了技巧,后来能扔到32米。引体向上也一样,刚入伍时,他最多只能做三个,通过训练,到后来,他一口气能拉二十多个。

2019年2月,体重下降了25斤的刘恭言结束新兵训练,成为一名装备操作员,负责编辑操作手册等任务。之前的刻苦训练加上工科背景,让他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装备的操作技巧。

 

走进中军帐

下连七个月后,他因工作踏实认真,被任命为营部的作战训练参谋,负责根据军事训练大纲,制定整个营的军事训练计划,协助组织营区日常的军事训练考核。这个岗位一般是由表现出色、能力突出的老班长担任,刘恭言以一名上等兵的身份担任这一职位,体现了旅首长和营领导对他的认可与信任。

刚接手工作不到一个月,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执行某演习任务,刘恭言被任命为作战指挥席第一代理,编入营指挥所,负责实时分析上报敌情动态。在演习中,他坚守岗位,先后编制完成兵力部署方案、摩托化机动方案、作战方案等作战材料,绘制各类作战用图十余份,无一错漏。“对于军人而言,每一次演习都如同真正的战场,每一项失误都可能造成任务的失败,每一个决策都追求绝对的精准。”他说。

五十多个小时后,演习指挥部宣布任务成功,刘恭言终于困得支撑不住,在自己的席位上睡着了。

 

告别军营

接手参谋工作八个月后,因为任务需要,他又被调去工程组,担任工程助理。之前他从来没接触过工程,怎么办?“很简单,学呗。”一个月时间里,他从零开始,快速学会建筑、水、暖、电等各专业建筑的读图识图技巧,甚至能指出图纸中存在的错误。不仅如此,小到桌子用什么木材、一平米多少钱,他都能了如指掌。

转眼到了退伍的时刻,战友情、军营情是很难割舍的一种情感。“一起扛过枪、一起站过岗、一起受过伤”,刘恭言坦言,两年的摸爬滚打建立的“过命的交情”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回顾部队的两年,刘恭言的体会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手头的工作一件件干好。最开始,有人叫他“小清华”,尽管也是种激励,但他并不喜欢,因为“这说明大家把头顶上的光环看得比人本身更重”。到后来,大家叫他“恭言”“小刘”或“刘参”,他觉得开心,因为这象征对他本人的认可。

 

重回校园

2020年9月,刘恭言光荣退伍。

两年的部队经历给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留下印记。回归校园后,他的运动量没以前大,但饭量没变,所以长胖了点儿。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穿着体能服、迷彩裤和当时的作战靴,因为“穿习惯了”。这双黑色的作战靴陪伴他经历野外训练,已经磨得很破。看到飞行学员班的训练,也会感到熟悉和怀念。以前,他遇事不沉稳,容易慌张,现在则更加平和,能坦然接受生活的各种酸甜苦辣。室友有时向他抱怨,他也会和他们聊聊天,安慰他们“别着急”。

两年的部队生活也让他更加成熟,更加注重亲情、爱情、友情。回校后,他每天或隔天,都会跟家里、跟女朋友通个电话,“风雨无阻”。现在,他也在逐渐尝试,实现经济独立,“爸妈年龄也大了,我要慢慢开始承担责任。”

刘恭言说,体验过这段军旅生涯,他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自强不息’,就是无论身处多糟糕的情况,都不言放弃;‘厚德载物’,就是要坦然面对所有困难,就像一块海绵——把针扎进去,吸收了;把水倒进去,也吸收了”。

“军旅生涯对我进行了全面改造,回到母校,加强版刘恭言要坚决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奋斗,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五十年!”刘恭言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