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拥军的清华探索

 



从“得到”向“做到”的跨越

“清华士兵”方阵崛起

 

几经周折,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张旭今年上半年如愿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一员。与她同时应征入伍的,还有5名女生、11名男生。

上了清华,为啥还要当兵?

“一条横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被誉为“清华第一兵”的李高杰,现任南疆军区某团副参谋长。200511月国家出台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政策,清华园内一条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神圣义务横幅,让李高杰热血沸腾,他径直走向征兵咨询台,成了清华报名应征第一人。两年后,正读大三的贾娜选择参军入伍,成了清华第一女兵。 

忧患意识与爱国奉献

是一代代清华人显著的特质。 

新中国成立前,清华有“小解放区”的美誉,20多年先后有近700名中共地下党员拼搏战斗在清华大学,无一人叛党。1949年初学校地下党组织公开,二校门张榜公布的师生党员达187人。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校长蒋南翔感慨地表示: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光想自己不想国家,学习再好,技术水平再高,正当中华民族处在被人凌辱的时候,袖手旁观跑了,要这样的人干什么?

1950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曾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党支部书记的李树平回忆,当时正读大四的朱镕基在全系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令人称道的是,清华大学建筑学家林徽因还亲手缝制棉背心,寄给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将士御寒。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2005年以来,244名在读大学生入伍,清华士兵方阵引人瞩目。忠诚、勇气、血性、荣誉,成为清华学生在军队大熔炉锻造出的共同品质,他们中有37人在部队立功。不能总想我能得到什么,而应该多想我能做到什么。荣立个人三等功的清华美术学院蒙古族学生奥格蒙岱,道出了清华士兵的共同心声。

 



 

 

首创“双学籍、双注册”培养模式

“飞行学员班”出类拔萃

当万分之三与万分之一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叠加效应?

清华联合军队启动的“飞行学员班”招生计划,用8个字作出了响亮回答:优中选优,出类拔萃。 

空军招飞中心资料显示:清华大学录取率为万分之三,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录取率为万分之一。从20118月开始,清华陆续与空军、海军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双注册飞行学员,在清华完成大一至大三的学业,大四回到空军航空大学或海军航空大学继续培养。联合培养飞行学员顺利毕业,将获得军地双方共同盖章的毕业证和两个学位证。

清华大学航空学科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2004年清华正式组建航天航空学院。爱国奉献和牺牲精神在清华一脉相承,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原型,驾驶战机直撞敌舰的沈崇诲就是清华校友。这一幕深深震撼着飞行学员班每一位学员。

清华“飞行学员班”有什么不同?

从学期衔接上看,他们没有暑假。清华大学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白本锋介绍,他们必须按要求回到空航大和海航大的基地,接受野外生存、跳伞等专业项目训练。

从每天时间安排看,他们不同于普通清华生。早6点起床,610分集合出操,半个多小时的早操结束后吃早饭、整理内务,8点前上课或自习。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的2019飞行学员班女生张文玉说,航空体育课作为重要科目之一,大家普遍感到压力很大,晚上9点下课后要加练,10点回宿舍换军装点名,10点半熄灯休息。对此,清华师生敬佩之余给予高度评价,说他们是清华起得最早的一群人,跑步最多的一群人,也是思想最好的一群人

数字最有说服力:

首批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的初教机成飞率

高达93%

创历史新高

 

军队高层次人才进清华

“强军计划”落地生根

 

“搞导弹的与搞医学的碰撞出火花,优化导弹发射流程竟然受到胃肠镜手术的启发。”621日开班的第7全军科技领军人才战略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上,首期研修班一个看似偶然的成果再次被提及时,大家不由得会心一笑。

201561日,首期全军科技领军人才战略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开班,40名参训学员均为全军选拔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军委机关有关领导表示,这个研修班交由清华举办,意在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家层面的战略科学家,引领军队创新人才取得世界一流的国防科研成果。

强大的师资阵容,令人欣羡:尤政、李衍达、孙家广、张钹等院士披挂上阵,杨斌、康克军、张华堂、唐传祥、胡鞍钢等知名教授专家登台为学员授课,他们的科研团队作主题报告或开展科研学术交流。

无独有偶,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原总政治部决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清华、北大等全国27所普通高校列入首批招生计划学校,招收军队优秀在职专业技术干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如今,全国强军计划院校已达31所,均为985名校,其中清华是唯一可以招收强军计划博士生的普通高校。

采访中发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传统深深影响着每一名“强军计划”清华生。

生命学院2020级强军计划博士生黄勇,入校前就从单位报名参加陈薇院士带领的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队。在武汉80多天,他利用移动P3实验室完成10000个样本的检测,后期又参与新冠疫苗宿主的筛查工作。

得知黄勇被清华录取,同为清华校友的陈薇院士深情叮嘱:“一定要学清华精神的精髓,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多作贡献!”

 


帮更多退役军人圆梦

“继续教育”春风化雨

 

“开班仪式上戴校徽、学校训、听校歌,重新唤起了我们学生时代的记忆。”回忆研修班的点点滴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赖胜辉感慨不已。

今年5月,由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与创业高级研修班第2829期,在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相继举办,像赖胜辉一样,来自北京市的500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参加了研修。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既承担军队干部在职培训,又承担退役军人培训。这里有一个明显特征:教学、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拥挤紧凑,所有教室却格外舒适宽敞。“退役军人大都是脱了军装再圆清华梦,我们全部资源必须向教学培训一线倾斜!”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动情地说。

付出总有回报,2007年,军地有关部门共同授牌,继续教育学院成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061120日,军转干部企业管理培训在清华开班。来自中央企业在京单位的213名军转干部,接受了为期3周的集中培训。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委托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全部中央单位转业干部教育培训,1000余名中央单位军转干部走进清华,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专项培训。

短期培训,效果怎样?

线上线下,同频互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籍退役士兵罗文伶,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堂·退役士兵公益送教培训后,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选择,今年3月如愿考取了当地的乡镇服务基层项目。

由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近13万人次教育培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已经远播天南地北;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滋养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人文日新的清华精神,鼓励更多现役和退役军人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公众号

文字 | 邓宇 赵丹丹 王晓丽

来源 | 解放军报